白蔹图片鉴赏及其介绍
我们这里要说的白蔹是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快根。白蔹长得有点像地瓜,所以它还有几个别名,叫山地瓜、野红薯、山葡萄秧等等。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宁夏、四川等地方。在春秋季节的时候挖出来切成瓣晒干以作药用。可以清热解毒,散结止痛。是一味效果比较好的中药材。这个很多人都没见过,本文小编就结合白蔹的图片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它,希望对大家更好的了解白蔹有所帮助。
形态特征
白蔹,落叶攀援木质藤本,长约1m。块根粗壮,肉质,卵形、长圆形或长纺锤形,深白蔹(20张)棕褐色,数个相聚。茎多分枝,幼枝带淡紫色,光滑,有细条纹;卷须与叶对生。掌状复叶互生;叶柄长3-5cm,微淡紫色,光滑或略具细毛;叶片长6-10cm,宽7-12cm;小叶3-5,羽状分裂或羽状缺刻,裂片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深锯齿或缺刻,中间裂片最长,两侧的较小,中轴有闲翅,裂片基部有关节,两面无毛。聚伞花序小,与叶对生,花序梗长3-8cm,细长,常缠绕;花小,黄绿色;花萼5浅裂;花瓣、雄蕊各5;花盘边缘稍分裂。浆果球形,径约6mm,熟时白色或蓝色,有针孔状凹点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人工栽培
生物学特性:喜凉爽湿润的气候,从亚热带到温带均能栽培,适应性强,耐寒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砂质壤土、 壤土、粘壤上均可种植。
栽培技术:用分根和扦插繁殖。
分根繁殖: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,将植株挖出,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-4个,按行珠距40cm×40cm开穴栽种,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,覆土,将周围压实浇水,约20d左右出苗。
扦插繁殖:在7月进行,截取枝条,每段插穗上留3-4个节,按行株距15cm×15cm斜插于土中2-3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除注意中耕除草外,应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。每年应剪去枯枝和徒长枝,每株留4-5枝即可。每年春季返青前,施堆肥、厩肥等并培土。
药理作用
1、抑制作用
水浸剂(1∶3)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、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、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,1: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、奥杜盎小孢子菌、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。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,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,300mg/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(SGPT)、谷草转氨酶(SGOT)活性的升高。
2、辅助镇痛作用
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,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,拮抗黑附片、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。
3、抗癌作用
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-26有抑制作用,抑制率在90%以上。
白蔹作为中药来说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是非常实用的,它所能解决的病症都是常见的病症。告诉大家一个小偏方,如果有得淋巴结炎、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疾病的朋友,在初期的时候用适量的白蔹研末,每次取一点,用沸水搅拌成团,再用白酒调成糊状,外敷在患处,每天一次,有显著的效果。这样敷用,一般两到三天就可痊愈。白蔹在一般的药房或者医院均有销售,需要的朋友们可以买来试一下。